外语学院2023

本科生教育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正文

外语学院2016年本科审核评估自评报告(20170501)

时间:2017-05-02 点击:作者:

外语学院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外语学院

2016 12

目录

1 定位与目标................................................................................................................1

1.1 办学定位...........................................................................................................1

1.1.1 学院办学基本概况................................................................................1

1.1.2 学院的办学定位....................................................................................1

1.2 培养目标...........................................................................................................2

1.2.1 学院人才培养总体目标.........................................................................2

1.2.2 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

1.3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4

1.3.1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领导重视情况、政策与措施.............................4

1.3.2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效果.........................................................5

1.4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措施..............................................................................6

1.4.1 存在的问题.............................................................................................6

1.4.2 解决措施................................................................................................7

2 师资队伍....................................................................................................................8

2.1 数量与结构.......................................................................................................8

2.1.1 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8

2.1.2 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9

2.2 教育教学水平...................................................................................................9

2.1.1 教师专业和教学水平.............................................................................9

2.1.2 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与效果..................................................................10

2.3 教师教学投入.................................................................................................11

2.3.1 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11

2.3.2 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11

2.4 教师发展与服务............................................................................................12

2.4.1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12

2.4.2 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措施...................................................12

3

2.5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3

2.5.1 存在的问题...........................................................................................13

2.5.2 改进的措施...........................................................................................13

3 教学资源..................................................................................................................14

3.1 教学经费.........................................................................................................14

3.1.1 教学经费投入与分配机制...................................................................14

3.1.2 教学经费的使用情况及效益...............................................................14

3.2 教学设施.........................................................................................................15

3.2.1 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情况...........................................15

3.2.2 教学信息化条件与资源建设...............................................................16

3.3 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16

3.3.1 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16

3.3.2 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势专业与新建设专业...............................17

3.3.3 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17

3.4 课程资源.........................................................................................................18

3.4.1 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18

3.4.2 课程的数量、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18

3.4.3 教材建设与选用...................................................................................20

3.5 社会资源.........................................................................................................21

3.5.1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措施与效果...................................................21

3.5.2 共建教学资源情况...............................................................................21

3.6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22

3.6.1 存在的问题.........................................................................................222

3.6.2 改进措施...............................................................................................22

4 培养过程..................................................................................................................24

4.1 教学改革.........................................................................................................24

4.1.1 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政策措施.......................................................24

4.1.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24

4.1.3 教学及管理信息化...............................................................................24

4

4.2 课堂教学.........................................................................................................25

4.2.1 教学大纲的制定与执行.......................................................................26

4.2.2 教学内容对人才目标的体现,科研转化教学...................................26

4.2.3 教师教学教法,学生学习方式...........................................................27

4.2.4 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28

4.3 实践教学.........................................................................................................28

4.3.1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28

4.3.2 实践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29

4.3.3 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的落实及效果...............31

4.4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32

4.4.1 存在的问题...........................................................................................32

4.4.2 改进措施...............................................................................................32

5 学生发展..................................................................................................................34

5.1 招生及生源情况.............................................................................................34

5.1.1 学院总体生源状况...............................................................................34

5.1.2 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特征.......................................................................34

5.1.3 学院提高生源质量的措施及成效......................................................35

5.2 学生指导与服务.............................................................................................35

5.2.1 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与效果...........................................................35

5.2.2 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36

5.2.3 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37

5.3 学风与学习效果.............................................................................................37

5.3.1 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37

5.3.2 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37

5.3.3 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39

5.4 就业与发展.....................................................................................................39

5.4.1 毕业生就业率与职业发展情况...........................................................39

5.4.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40

5.5 第二课堂.........................................................................................................41

5.5.1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41

5

5.5.2 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41

5.5.3 学生国内国外学习情况....................................................................42

5.6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42

5.6.1 存在的问题...........................................................................................42

5.6.2 改进措施...............................................................................................43

6 质量保障..................................................................................................................44

6.1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44

6.1.1 质量标准建设.......................................................................................44

6.1.2 质量保障制度、组织建设...................................................................44

6.2 质量监控.........................................................................................................45

6.2.1 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45

6.2.2 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45

6.3 质量信息及利用.............................................................................................46

6.3.1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填报情况(由教务处提供)...........................46

6.3.2 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46

6.4 质量改进.........................................................................................................47

6.4.1 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方法.......................................................................47

6.4.2 质量改进的效果与评价.......................................................................47

6.5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48

6.5.1 存在的问题..........................................................................................48

6.5.2 改进措施...............................................................................................48

1

根据《3868银河总站院(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实施办法》规定的学院

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范围,外语学院对照本科教学审核项目进行逐一自评,

形成了本学院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自评报告。

1 定位与目标

1.1 办学定位

1.1.1 学院办学基本概况

3868银河总站前身是武汉化工学院外语系,本科教学始于1972 年,

距今已有40 余年的历史。学院下设六个教学机构(英语系、汉语国际教育系、

MTI 教学部、小语种教学部、研究生英语教学部、大学英语教学部)、四个研究

所(语言学研究所、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所、中西文学与文化比较研究所、翻译

与跨文化研究所)和四个中心(MTI 教育研究中心、语言学习中心、语言考试与

培训中心、课外实践指导中心),拥有湖北省属高校重点(培育)学科——外国

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一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E+”双专业一体

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具有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授权资格。

1.1.2 学院的办学定位

在学院“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指导思

想,战略目标是: 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建设和发展,力争使外语学院建设成为

特色鲜明的教学型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通过培育验收,MTI 翻译硕士点

稳步发展,申报并争取建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新建商务英语、翻译

等本科专业,使外语学院整体水平跻身省属高校前五名。战略重点是:

1)培养精英人才。通过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等通识类课程改革,通过人文素质

提升课程群的建设,服务学校“两型两化”人才培养格局,服务专业,提高学生

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人文素养和国际化水平。

2)彰显专业特色。在培养模式、课程环节、实习环节、课外实践活动等环节下

工夫,凝练专业特色。

3)打造质量品牌。“E+”实验区“十年磨一剑”,要发扬再接再厉的精神,提

高社会声誉度,全方位协调发展。

2

由此,我院办学定位可总结为: 类型定位:特色鲜明的教学型学院;目标定位:

整体水平跻身省属高校前五名;缩小同全国重点院校外语专业的差距;层次定位:

以本科教育为主体,逐步发展研究生教育;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湖北,面向全国,

为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中西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复合型应用型语言类人才。

该定位符合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和现有条件,并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市

场对于语言类人才的实际需要。

1.2 培养目标

1.2.1 学院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为了满足学生和国家发展的需求,在学校的“三实一创”为核心的“两型两

化”人才培养的大格局下,外语学院始终秉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的理念,

培养以语言为依托,向翻译、商务、外语教育、管理、文秘、汉语国际教育、化

工、软件、营销、会计、法学、材料化学等方向拓展,能胜任政府机关、文化

教育、外事外贸、新闻出版、跨国公司等部门的工作需要,深受社会欢迎的富有

创新和进取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和汉语国际教育人才。

1.2.2 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学院现有英语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E+”实验区开设“英语+法学”、

“英语+市场营销”、“英语+化学工程与工艺”、“英语+软件工程”、“英语

+法学”、“英语+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英语+会计学(国际

会计)(管理学院)”六个双专业,还开办了英语(日语)特色班。各单专业、

双专业和特色班人才培养目标如下:

1)英语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良好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水

平,较广泛的中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知识、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

具备较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较强的思辨和创新能力以及较高的素

质,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旅游等部门从事英语翻译、教学、

经营管理和对外文化传播交流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3

本专业旨在培养以汉语语言文学为底蕴、以外语(英语为主)为工具、具有

扎实汉语素养、文化素养和教师素养,具有较强汉语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传播

能力,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业事业单位从

事汉语国际推广、汉语国际教学及语言文化传播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

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3)英语(日语)特色班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熟练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具备厚实的英

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同时兼具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能运用英语、日语从事外

事、外贸、管理、翻译、教育等部门工作的复语型人才。

4)“英语+法学”双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具有

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系统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司法实践,能在教育、企事业单位、法律服务机构以

及相关部门从事法律翻译、研究及实际法律工作的知识面宽、能力强的高素质复

合型国际化人才。

5)“英语+市场营销”双专业

本双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知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较强的跨语言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具备市场营销以及经济、管理、相关法律等

方面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市场分析、策划和营销管理能力,拥有国际视野与创新

精神,能够在各类涉外企业、事业单位及非盈利部门从事市场研究、营销管理、

互联网营销或对外宣传与交流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商务人才。

6)“英语+化学工程与工艺”双专业

本双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知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具备扎实而宽厚的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专业知识,较

强的科学创新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能在英语、化工制药、能源、

环保、材料、生物工程、食品、冶金和军工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

产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7)“英语+软件工程”双专业

本双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知识,

扎实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软件

4

工程专业及应用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具有软件开发实

践和项目组织的初步经验,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复合型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

相关支撑材料:1、十三五规划。2、各专业设置开办文件依据, 培养方案。

1.3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3.1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领导重视情况、政策与措施

作为教学型学院,教学一直处于我院工作的中心地位。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教学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根据我院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以下三个

方面的教学规章制度体系:一是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以及反映教

学管理体制的各种规章制度;二是包括教学大纲以及有关授课、实验、实习、考

试、毕业设计、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的课程管理制度、规定等文件;三是包括有

关师资、学生、教材等教学管理要素的制度与规定。在学院的所有管理文件,教

学管理文件占75%以上。2016 年出台学院主要教学管理环节细则,在进一步明确

教学管理环节的基础上强化教学管理。

2)对专业规划的宏观把控。学院先后于2013 年和2015 年两次修改专业培

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完善、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

方向课、选修课、能力素质课设置及大纲修订等环节,进行了适时修改完善,特

别是15 培养方案更是在学校的统一布署下经过教师充分讨论,教学部门反复修

改形成初稿报学院经过多次审核,上报学校通过答辩鉴定后执行,充分体现了人

才培养中心地位。

3)教师工作量要求。学院始终坚持教师以专业教学为第一任务,要求在岗

教授和副教授必须为本科生讲授1-2 门课程。教师每年需完成基本教学任务量

320 学时,未完成的基本教学工作量的教师不具备年终考评评优资格。

4)日常教学运行执行到位。学院坚持教学巡查制度,严格进行期初、期中

教学检查,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坚持教学质量评

价制度,按照学科特点制定本专业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奖获得者进行奖励;坚

持听课制度,制定了外语学院听课表,并对教学委员会成员、教学管理人员、同

5

行教师听课及评价有明确规定。

5)激励和推优机制。学院积极组织并大力支持教师参加教学竞赛,进行教

学研究,参加对外交流,对以上领域做出贡献的教师,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6)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学院向来重视作为教学基本组织和管理单位的

教研室,注意对教研室主任既严格要求又调动积极性二者并重,在教研室活动计

划、教学研究任务、常规教学秩序维护方面强调教研室主任负责制,同时在劳务

付出和劳务报酬方面对教研室主任予以充分认可。

7)加强质量监控体系。明确规定院党政负责人是教学工作第一责任人,党

委书记亲自担任教学督导组组长,坚持听课,多方面参与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教学

团队还规定了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监控措施,对新开课、开新课的教师、

外聘教师(含外籍教师)都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在评职、评优工作中,学院坚决

执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教学效果差的教师不予考虑。

8)领导班子全员重视。为确保学校教学规章及政策措施落实到位,领导班

子建立了联席会通气汇报制度,教学副院长必须及时通报校教学例会精神及其他

教学任务事项,院领导班子及时布署实施,提高本科教学规章及政策措施的执行

力度,确保诸如开学初教学检查、中期教学检查、专项教学检查等等任务事项顺

利推进,确保2017 年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各任务事项布署准备落实到位。

9)大力开展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凝练为教学研究项目,

推动教学研究项目出成果,在学院对学校进行的教学研究奖励进行配套奖励。

1.3.2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效果

以“十二五”期间的成绩为例,学院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主要体现和效果

在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教师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素质稳步提高。主要体现在:

1)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2016,外语学院选派2 名教师参加微课

大赛获得湖北省一等奖,其中微课“The Mysterious Seven in Western Culture

获第一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二等奖(全国第八名)。

2)教育教学成果得到社会和同行认可。“十二五”期间,获得高等教育国

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 年),取得了建校以来此类奖项的首例突破;获

得湖北省第七届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 年)、中国化工教育科学研究

6

成果奖二等奖1 项、论文奖一、二等奖各1 项,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二等奖

和三等奖各1 项;获批校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40 项,其中省级教研项目14 项,

校级教研项目26 项,校级重大教学改革项目3 项,校级人才培养改革项目2 项;

主编教材12 部;课程建设不断发展,省级精品课程1 门,校级精品课程6 门。

3)我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四、六级考试中成绩不断提升,近五年最好排名

为全国第88 名。通过第三方平台调查的数据反映出我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及能力

较强,学生考研率接近25%

4)我院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考研率达16%左右,出国

率达8%左右。学风建设卓有成效,获评优良学风班比例居全校第一。大学英语

四、六级考试、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通过率逐年提高;学生公开发表论文5

篇,获评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5 /年。学生在重大学科赛事中成绩优异,

学科竞赛获奖实现重大突破。

相关支撑材料:1、教学管理关键环节细则。2、教学督导制度规定及实施过

程记录。3、教学奖励规定。4、关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安排通知。5、获奖统

计和材料。

1.4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措施

1.4.1 存在的问题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内涵亟需充实,需要设置小语种专业;现有英语专业要进

一步调整改造,以适应更广泛的社会需求。教育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具

体如下:

1)适应学生多元化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需进一步探讨。如何创新大

学英语教学模式,实现三个转向,即从重视共性转向重视个性,从重视语言要素

的输入转向重视语用能力的培养,从重视单一的语言教学转向英语教育的多学科

渗透,有待进一步研究。

2)专业特色有待调整,学生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英语和汉语国际教育专

业人才存在语言基本功不扎实、文化素养较弱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的问题。作

为地方行业院校的英语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特色,提高

办学水平是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课题。

7

3)“E+”模式内涵发展需要加大力度。“E+”模式虽已稳定,但是内涵

发展迫在眉睫,提高培养质量任重道远。尤其在课程建设上有待下大功夫。

4)教学研究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水平教学研究论文和优秀教材数量较少;

教学研究项目中校级项目居多,层次有待提高;省级以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示范中心建设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还未有突破。如何提高教学

研究水平,产生质量工程建设标志性成果,是扩大办学影响和推广办学成果的

关键。

1.4.2 解决措施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院人才培养各专业目标,进一步优化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应加强对本科教学的投入,建立本科教学中心地位的

保障体系,大力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学院应进一步加强教研室的管理工作。

8

2 师资队伍

2.1 数量与结构

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的根本。外语学院对师资队伍建设有着明确的工作设想,

在建设目标、培养方式、经费来源等方面都有具体的目标和措施。通过人才引进、

攻读学位、国外访学、课程进修等多种方式,有计划地改善专业师资学历和职称

结构,形成明确的学术研究方向和研究梯队,使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得到

较大的改观。

2.1.1 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学院共有教职员工99 人,其中专任教师91 人,教授人数8人,博士人数13

人,“有关人才计划”讲座教授1 人,校聘教授1 人,彩虹学者计划教授1人,具有

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97.6%;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为48%

师资职称分布具体情况见下表。

学院有校级教学名师3 人,校级教学团队3 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1 个,学

科建设团队1 个,形成了“名师+团队+教学系部”的教学组织体系。一批青年教

师成长迅速,已成为教学、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后劲十足,目前师资能够满足

专业发展和课程设置的需要。

大学英语英语专业小语种汉语国际教育合计

教授1 6 0 1 8

副教授19 12 0 5 36

讲师22 9 4 6 40

助教1 2 3 0 6

合计43 29 7 12 91

9

我院师生比一直维持较好的比例:2013 年为17.262014 年为16.372015

年为15.56 ,均低于181。我院近3 年双师型教师9 人,比例16%

2.1.2 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进一步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着眼学科建设需要,

大力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学术骨干人才和留学博士,积极调整师资队伍的年龄、

学历、职称结构,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开拓创新的高素质

教师队伍。到2020 年,专任教师达到100 人左右,晋升教授1 /年,副教授

2-3 /年,引进或培养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 /年;派出4-6 /年到海外

排名前200 名高校或科研机构进修或合作研究;新增校级教学名师1-2 人;争取

引进湖北省“教育厅有关人才计划”特聘教授1 人,3868银河总站“工大学者计划”工

大学者或工大学子1-2 人;争取年薪制教师1-2 人。教授占比达到15%左右, 副

教授达到48%左右;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25%左右。

(支撑材料:访学情况一览表;双师型一览表)

2.2 教育教学水平

2.2.1 教师专业和教学水平

1)教师专业水平

外语学院“外引”和“内培”双轮驱动,实施人才工程,每年选派教师4-5

人到国外或境外学习交流,现有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 名,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

人才第三层次人选3 名,校级教学名师3 名。

近三年我院专任教师主持教研与科研项目分别为131017 人次比例,为

15%11%19%,专任教师主持参加教研与科研项目374241 人次,比例为

41% 46% 45%。近三年人均发表教学与科研论文分大于0.5 篇,包括发表了

SCI/SSCI 高级别论文。有近20 人次教师在湖北省翻译协会、湖北省大学英语教

学理事会、功能语言学协会、ESP 协会、英汉语言比较学会、外国语言文学协会

等学术组织中担任常务理事、理事等职务。

10

2)教师教学水平

近三年来,每学年学生评教位列学校前100 名的教师平均达到8 名,获得高

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 项,获得校教学优秀奖一、二、三等奖共6 项。

教师积极参加各类讲课比赛,提高教学水平,获得湖北省青年教师比赛三等奖和

优胜奖,“上外杯“讲课比赛一等奖和三等奖,“外教社”杯讲课比赛二等奖,

“外研社杯教学之星”大赛一等奖,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等殊

荣。

支撑材料:近三年评教前100 名名单;教学立项统计表;教学三大奖统计表;讲

课比赛获奖统计表和证书;

2.2.2 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与效果

学院党委紧紧围绕学校和学院发展大局与中心工作,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学习

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相关文件和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抓

好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和“两学一做”活动,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

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

1)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思想认识。通过组织学习师德规范,形成正确的舆

论导向,鼓励教师以自身良好的道德形象影响学生,做到教书育人,要求教师认

识到新形式下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

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学院领导带头开展谈心活动,做到

与人为善,坦诚相见,通过征求和听取了多方面的意见,利于沟通思想,增进团

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

2)制度建设,规范教师的行为。学院将师德师风考评纳入教师年度考评体系,

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教师的行为。对违反师德的行为,一经查实,实行一票否决。

3)树立榜样,激励形成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学院通过一年一度的青年教

师教学竞赛、教学名师、三育人先进个人的评选等活动,树立师德榜样,并通过

榜样的示范作用形成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积极推选老师参加全校师德师风

演讲比赛,2016 年两位老师分别荣获二、三等奖。

4)创新育人机制,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学院创新育人机制,在2016 级新生

11

中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在全体教师中遴选业务能力强,师德修养好的教师担任本

科生导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形成良好的学院育人文化。

通过以上措施,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

的满意度评价较高,未出现一例师德方面的投诉。学院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

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学习成才,

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好评。

2.3 教师教学投入

2.3.1 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学院始终坚持“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教学”的方针,为保证本科教学水平和

质量,学院要求所有的教授和副教授须在教学一线工作,每人每学年至少为本科

生讲授1-2 门主干课程。我院现有教授8 人、副教授36 人,100%为本科生授课。

2.3.2 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

学院定期组织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或教学方法的讨论,并邀请国内外专家到

我校做专题讲座,全体教师踊跃参与。同时,各个教学部门每两周开一次教学例

会,对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积极的研讨。另外,教师还积极申报教育部、湖北省

教育厅及校级教改立项,进行深入细致的教改实践,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目前,共申请了3 项教育部的教改立项,每年有1-2 项省教育厅立项, 3-4

项校级立项。提出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E+模式并付诸实施,2014 年获得国

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另外,我们结合学季制, 推进大学英语课程综合改

革,在教学大纲、后续课程开发、教学法研究、考试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

成绩,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2

2.4 教师发展与服务

2.4.1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

学院制定政策、采取措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1)教学能力

1)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导师由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教师担任,对新

进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导师通过面授、随堂听课,网络交流等方式,对于

新进教师上课进度、内容、风格、时间安排和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进行悉心指导。

2)成立教学团队。有大学英语课程一级教学团队、英语技能训练团队和“E+

核心教学团队。团队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对于实验区建设、双专业建设、课程建

设进行研究和实施。

3)定期举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由全院教师和外国语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共

同评定一二三等奖,第一名参加校级教学竞赛。

4)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培训网络。分批派教师国内、国外知名高校访学。

2)专业水平

1)学院设立院基金,定期评定院基金项目,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教研项目和科

研项目,以研促教。

2)不定期举办讲座。一是聘请国内外著名大学学者来学院举办学术讲座,二

是学院教师国内外学成归来举办学术讲座,通过各种讲座拓展学院教师的学术视

野。

2.4.2 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措施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媒体宣传主渠

道作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导向,提倡甘做人梯的师德风范,鼓励红烛、园丁精

神,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定期学习教师教学工

作规范,不断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和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信念。

2)加大教学投入,积极推动教师继续教育。学院通过各种途径为教师提供教

学培训、学历提升、留学深造、出国考察、参访学习等机会,为教师职业发展创

13

造有利条件。完善学院年终奖金绩效分配办法,提高资源分配的绩效目标考核导

向,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逐年扩大教师年终平均和绩效奖励的额度。

3)创建良好的评价机制,完善激励制度。对教学质量优秀和科研成果突出的

教师,学院年终将进行一定的奖励。

4)努力构筑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将国际化作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

抓手,加强与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交流合作。通过开发境外合作办学项目等

形式,吸纳有利于我院学科发展的国际资源。在学校的支持下聘请国际国内大师

名家来校讲学,定期召开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

术会议和开展跨校跨境跨国合作培养人才,支持开展国际科研合作。

2.5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5.1 存在的问题

现有师资队伍的性别、职称、年龄、学缘等结构有待优化;中青年教师拔尖

人才不多,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学术人才偏少,缺乏学科领军人才;教师服务社会

能力欠缺;“十二五”期间我院从国内外引进了教育厅有关人才计划讲座教授及彩虹学

者计划讲座教授各一名,这将助力我院实力的腾飞。如何营造良好的工作机制和

社会环境,发挥好高水平领军人物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思考。

2.5.2 改进的措施

1)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才建设理念,落实自主培养和重点引进并

重的原则,一方面加大对发展趋势良好的人才和对学科发展特需人才的鼓励和支

持,另一方面落实优惠加激励的人才引进措施,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我院工作。

2)设立特聘岗位,柔性引进人才。高水平、领军性人才的缺乏是外国语言文

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一个瓶颈,制约了学科发展的质量和速度。针对学科特点,

建议学校建立灵活引进人才机制,加大外语类人才引进力度。

14

3 教学资源

3.1 教学经费

3.1.1 教学经费投入与分配机制

为实现学院总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需加强教学经费的管理,教学经

费的管理采取如下措施:

1)严格预算,严格制度。

在学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下,学院作为二级财务主

体,财务工作实行党政联席会议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办公室依据学校预算

编制要求和学院年度发展计划与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学院各项收支年度财务收

支预算,预算报分管院领导审定后提交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审议通过。学院年度

经费预算经学校正式下达后,向全院教职工公布后执行。上报学校审批后严格执

行。

2)加强管理,落实责任。

为了加强教学经费管理。学院主要行政负责人应按照学校制定的经济责任制

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的有关规定,对本单位的财务工作负全责。严格执行学校有关

规定,组织好本单位教学经费的预算编制和日常使用管理工作,保证教学经费足

额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同时确保本单位各项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有效完成。

3)教学经费的监督。

为确保教学经费足额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学院加大了对教学经费的民主监督

和制度监督力度,完善了监督机制,保证教学经费能够足额、充分、高效地使用,

严禁挤占、挪用。

3.1.2 教学经费的使用情况及效益

按照学院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实际需求来安排具体的教学经费投入额度,保障

教学工作平稳顺利进行。学院用于开展本科教学的各项经费,包括:教学管理费、

供需见面会专项经费、组织生源差旅专项经费、毕业实习、设计、专业实习、认

15

识实习专项经费、质量工程经费、低值易耗经费等。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经费使

用管理办法》、《实践教学低值易耗经费管理办法》、《实习教学经费管理办法》

等,对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学生活动等方面的专项经费进行

管理。2016 年,学院年度教学经费的构成大致如下:教学管理15000 元,质量

工程7290 元,专业实习105959 元,认知实习23820 元,毕业实习经费33100

元,低值易耗9490 元等。学院严格按照预算安排控制各项教学经费支出,保证

教学经费足额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确保各项教学、管理等工作有效完成。

3.2 教学设施

3.2.1 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情况

学院固定资产总值600 万元,其中用于教学、科研的仪器设备资产值达550

万元,占学院固定资产总值的90 %。英语语言学习中心设备配置齐全,10 万元

及以上大型仪器设备(主要为语言实验室)资产值为180 万元,软件投入额26

万元。教学设备投入经费每年稳步增长,2016 年新增教学设备90 万元, 信息

化建设经费投入为48 万元。

建有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共14 间,同传实训室1 间、笔译工作室1间、视听

讨论室2 间、虚拟录播厅1 间、影视观摩厅1 间等。还有1 个卫星接收与采编室

2 个调频播音台。各种语言实验室均配备先进的语言教学系统——蓝鸽数字

网络教学系统,卓越数字学习系统、新视野网络自主学习系统、IPTV 卫星接收

系统、朗文交互云平台、批改网等先进的教学资源,能实现自主学习、自主测试、

自主出题和无纸化考试等多种功能;能充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测试、教师

和学生互动学习、交流,利用网络布置/批改在线作业、在线答疑等教学管理需

要。

设有专门的图书资料室。

英语语言学习中心为学生提供教学和实践场所,并承担大学英语学生自主上

机学习及各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开放任务。同传实训室承担了英语专业的语音训

练、同声传译、口译、高级口译等课程,语音室主要承担英语听力、基础英语、

高级视听说等课程。资料室全天开放,方便师生随时借阅。

相关支撑材料:1、学院资料室图书信息及收藏量。2、科研设施配置情况。

16

3.2.2 教学信息化条件与资源建设

英语语言学习中心各种学习与教学资源丰富,英语在线辅助教学资源库多达

100GB,其中音频资源约70.5GB,视频资源约11.8GB,文字资源510MB;学院资

料室拥有各类专业图书3905 种,中外文图书达到115543 册;这些电子资源及纸

质资源可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不同需求。

2016 年度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为48 万元,购置Trados Televic翻译系

统;另外,购置了虚拟录播系统、阅卷扫描仪、打印机、Wifi 设备等。教学设

备的更新将进一步加快,学生和老师对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的满意度将大大提

高,实验教学质量及水平也会有明显的改观。

3.3 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目前学院开设英语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还开办了英语(日语)特色班;

E+”实验区开设“英语+法学”、“英语+市场营销”、“英语+化学工程与工

艺”、“英语+软件工程”、“英语+法学”、“英语+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

工程学院)、“英语+会计学(国际会计)(管理学院)”六个双专业。各专业

培养方案按学校统一要求每两年修订一次,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符合教育部

有关规定要求。

3.3.1 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

专业建设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建设。按照学校和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围绕培养“两型一化”(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的人

才培养目标,以丰富专业发展内涵为中心,来加强学院各专业建设,尤其是“E+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要创品牌。原则上在专业类别上不做调整,适时开设

1 个新的专业方向,各个专业招生人数依据办学质量等情况作动态调整。到2020

年,本科生达到1000 人左右。

专业建设规划是专业建设的设计蓝图和努力方向,包括专业现状分析、未来

规划与措施两大部分。专业现状在培养计划、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教材选用、

科学研究、实践教学方面对专业建设规划进行详细的合理性分析,在各个环节进

17

一步深化管理和改革,力争在三到五年之内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办学条件好,教学

质量高的专业,在校内有一定影响力,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上得到较高认可,在同

类院校达到先进水平的总体目标。

目前我院专业建设按照专业建设规划执行,进展良好,基本实现规划中的阶段

性目标。2016 年,湖北省教育厅组织英语专业评估,我院英语专业排名居于省

属高校前列。

3.3.2 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势专业与新建设专业

我院英语专业为校级品牌专业,既秉承了本专业的传统,加强学生的语言技能

与基本功;又勇于改革,办出自己的特色,使专业发展与社会需求始终保持同步,

并具有前瞻性。以“英语+专业(方向)”(即“E+”培养模式)为特色,以综

合英语、英语语言学等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

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目标,大力培

养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具有较强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有明确专业方向和相关

专业知识、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外语复合型实用人才。

根据实际需求,“E+”双专业发展历程如下:于2006 年开设英语+法学”、“英

+市场营销”,2009 年增设“英语+化学工程与工艺”、“英语+软件工程”,

2012 年增设“英语+国际会计”, 2014 年增设“英语+材料工程”。

外语学院“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专业建设思路为:1)彰显专业特色。在培

养模式、课程环节、实习环节、课外实践活动等环节下工夫,凝练专业特色。

2)打造质量品牌。“E+”实验区进一步提高社会声誉度和辐射影响,从课程建

设和国际化入手建设发展。

3.3.3 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

目前,学院所有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科学规范,执行严格,调整严格遵守学校

有关规定与程序。“十二五”期间,学院按学校统一布署,修订形成了2013

养方案;完成2015 级培养方案并顺利通过校教学专家委员会评审,目前正在使

用中。

2015 年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主要着眼点在:加强实践性环节的课程设

18

计,提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导向;结合学季制改革,对课程学时以及学期分布进

行调整;部分课程增设课外学时。

相关支撑材料:12013 培养方案修订文件规定。22015 年培养方案修订

文件规定。32015 年培养方案执行调整情况。

3.4 课程资源

3.4.1 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

学院目前已形成由通识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素质通

选课、实践教学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各专业课程教学执行正常。

1)积极推进核心基础课程大学英语的综合改革。

2)大力开展微课、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如语音训练、论文写作指导等。

3)大力开展双语教学。完善现有的国际商法、网络营销等2 门双语教学课

程的教学,推进双语课程改革,加大双语课程开设力度。

4)继续做好校级考试改革课程的建设和实施。

3.4.2 课程的数量、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1)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的课程结构

理念:学业支撑、专业发展、个性素质养成

目标:明确公共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及与专业课程之间关系,打

造核心课程或精品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

2)各专业的课程结构

有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四大板块。以

英语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

19

英语专业

课程类别学时学分学时比例

通识教育课

公共基础课344 22.0 17.60%

素质必修课144 9.0 7.20%

素质选修课96 6.0 4.80%

小计584 37 29.60%

学科基础课

720 45.0 36.00%

小计720 45 36.00%

专业课程

专业主干课384 24.0 19.20%

专业方向课304 19.0 15.20%

小计688 43 34.40%

合计1992 125 100.00%

实践性教学

环节

军训- (2)

英语语音强化训练1 1.0

名著研读16 3.0

认识实习1 1.0

高级英语写作课程

论文

4 4.0

翻译工作室(科技

英语方向)/商务模

拟实践(国际贸易

方向)

2 2.0

专业实习8 8.0

毕业论文16 16.0

小计0 35.0

总计1992 160

20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课程类别学时学分学时比例

通识教育

课程

公共基础课312 19.5 15.42%

素质必修课96 6.0 4.74%

素质选修课96 6.0 4.74%

小计504 31.5 24.90%

学科基础

课程

832 52.0 41.11%

小计832 49 38.74%

专业课程

专业主干课576 36.0 28.46%

专业方向课160 10.0 7.91%

小计800 46 36.36%

合计2136 126.5 100.00%

实践性教

学环节

军训- (2)

认识实习1 1.0

课程论文4 4

教师基本技能训练2 2

教师口语训练2 2

专业实习8 8

毕业设计(论文)16 16

小计33 33

总计2136 159.5

3)课程资源建设

按照“全面建设、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保证质量”的建设原则,在保证

全部开设课程达标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基础条件好的学科基础课程、

专业发展必修课程进行重点建设。现有省精品课程1 门,校级精品课程7 门,校

重点建设课程3 门,构成了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精品课程组成的

21

核心课程体系,确保大学英语及英语和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质量。

力争在已建的8 门校级精品课程中突破1 门省级优质视频课程,带动全院

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3.4.3 教材建设与选用

外语学院历年来非常注重教材使用的规范性,制定有教材建设规范等制度性

文件,在教材选用过程中,强调教材选用管理,规范选用程序,大力推广、使用

“面向21 世纪课程教材”、国家级重点教材、部省级优秀教材、教育部推荐教

材及行业推荐教材。优先考虑选用:①在教学过程中反映较好,经修订符合培养

计划要求的高质量教材;②对内容体系改革力度较大,能体现新的教育思想和人

才培养模式,较好地反映国内外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符合我国实际,与现

有教材相比具有明显特色的教材。并定期召开教材研讨会,年年有教材使用情况

总结,各课程教师如需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更换教材,需履行严格的教材变更手续,

包括填写教材变更申请表,详细阐明教材置换原因,等候学院教学委员会审批同

意。大学英语所选用之《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为国家级规划教材。英语专

业选用的教材中,国家级规划教材有19 门,占总课程的54.29%,其中优质教材

21 门(含规划教材),占总课程的60%

在使用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其他优质教材为主干教材的同时,外语学院积极

鼓励教师合作编写出版以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为目标的配套教材,为全方位强

化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提供了保证。

此外, 结合英语自主学习需求,引进北京文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朗文交互英

语平台以及培生出版集团的在线课程资源Longman English, 推动在线自主学

习,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相关支撑材料:1、学院教师主编公开的教材。2、学院教师选用教材汇总表。

3、精品课程汇总表。

22

3.5 社会资源

3.5.1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措施与效果

我校2012年开始已经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美国康伯斯维尔等大学达成联合

办学合作意向。2016年开始计划和英国杜伦大学、阿伯丁大学计划本科生游学

计划。我院通过湖北省翻译协会、大学英语理事会,与省内各高校开展了教学和

学术上的相关交流与合作。

3.5.2 共建教学资源情况

学院先后与武汉传神翻译技术有限公司、武汉佳华翻译公司、湖北省政府外事

侨务办公室、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以及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泰国龙

文文化发展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等多家单位签署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在校内国际

学院也可以接收学生做教学实习。这些单位提供的岗位,可以满足学生实习需求。

此外,经过近四年的合作共赢,北京文华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已经累计在我校投

资近200 万元,升级成立了“创课工坊”、“WIT-文华课程学习中心”,为我校

信息化建设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录制课程搭建了平台。

相关支撑材料:1、学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协议。

3.6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3.6.1 存在的问题

教学场所空间有限,设施设备较差;信息化程度不高;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学

校对学院教学经费方面投入不足,对实习实践环节经费、教师差旅、教学管理的

投入偏低;课程规划有待加强。

3.6.2 改进措施

1)学校在校园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优质资源共享等方面,需

要大力气投入建设,提供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23

2)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大对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

3)学院需要进一步对现有各专业课程进行详细的规划布局。打造一批优质跨学

科通识课程,英语类基础课程群,建设一批精品微课,视频公开课程和一批校

级综合改革课程、双语课程。深层研究在线课程学习,如何和学校数字化整合。

24

4 培养过程

4.1 教学改革

4.1.1 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政策措施

学院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学校以“三实一创”为核心的“两型两化”

格局的总体要求,结合我校服务行业与区域的人才培养定位,始终坚持面向社会

需求,突出语用能力,强调实践环节,培养思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专业培养

目标,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

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体措施有:

1)“大学英语”核心基础课程进行“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平时+

期末”的综合改革。

2)创造性地提出“英语+其他专业”(简称为“E+”)双专业一体化的人才培

养模式以及“英语+其他语言”的复语人才培养模式。

3)结合海外实习或国际化项目,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改革。

4.1.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

外语学院大胆地进行地方工科院校背景下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创造性地提

出了“英语+其他专业”(简称为“E+”)双专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该项

改革经过大量而严谨的调研论证,整合了全校各学科的力量和校内外教学的优势

资源,完善了六个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实施情况来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改革力度大,教学效果显著,人才培养质量达到预期效果,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E+”模式借助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平台(2009 年),由学校进

行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并大力推行,相关学院协作创新,共同实施,其过程可归

纳为五个整合。

1)整合教育思想,提出了“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

E+”模式汲取传统通识教育与现代专业教育思想的先进要素,实现了价值

合理性教育与工具合理性教育的统一。一方面学生按照“理解——掌握——运用”

25

的程序来学习外语,掌握语言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不同语言、文化、知识的

学习,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在提升人文素养同时,过硬的语言本领和专业

技能又增强了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竞争力。

2)整合教学环节,形成了“设置合理、学习量适当”的人才培养方案

E+”模式将两个专业的课程与教学环节进行精简和优化,将它们整合成一

个有机、高效的培养方案,学生毕业可同时获得两个同等重要的学士学位。为真

正实现“一体化”培养,培养方案设计及其实施强调“三个结合”:一是通识

教育(博而雅)与专业教育(专而强)相结合;二是理论教学(少而精)与实践

活动(多而实)相结合;三是课堂教学(新而深)与第二课堂(宽而广)相结合。

3)整合优质师资,组建了“跨学院、跨学科、跨国界”的强大教学团队

学校组建了跨学院、跨学科的校一级教学团队——“E+”教学团队,由相关

专业的责任人组成,负责组织实验区的日常教学。实验区还先后培养、引进了

70 余名具有外语教学能力,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师,全部有海外留学或访学

经历,讲授专业课程、指导实践或担任学生导师。另外还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近

40 人,定期或不定期来实验区讲课或讲学。

4)整合教学内容,实现了英语学习“学专业”,专业学习“用英语”的

培养过程。“E+”模式将英语学习与另一专业学习在各环节打通,分为三个层

次:一是统一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不少于6 学分;二是按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

开设若干门双语或全英文课程,不少于20 学分;三是实验、实习报告及毕业论

文(设计)采用中英文撰写、英文答辩的方式。

5)整合教育资源,设计并实施了“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

育人体系。实践环节对于实现知识、能力的融会贯通尤为重要。“E+”模式设计

并实施了“4321”实践教学体系,即4 种特色活动(“E+”沙龙、“E+”英语角、

E+”大课堂、“E+”讲坛)+3 学期科研训练(实行导师制,共6 个学分)+2

类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 1 个毕业论文(中英文撰写、英文答辩),总

学分不少于60 学分(40 周)。

4.1.3 教学及管理信息化

外语学院是一个规模较大的一线基础教学单位,因此,实行规范、严格、科

26

学的日常教学管理是保证课堂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手段。教学管理信

息化程度较高,能够通过学校教学工作群、学院公务群迅速上传下达教学通知规

定和公布教学信息,确保管理效率。做到各项教学规章制度均有电子文档存档,

并在学期初发送给教师,通知教师认真学习;各项教学档案(教学任务安排、教

师课表、课程教纲、教师听课安排、学期总结)均有电子存档,可快速查询;利

用学院网站、QQ 群和电子邮件及时传达和收集各项教学信息和反馈。

4.2 课堂教学

4.2.1 教学大纲的制定与执行

课程大纲的制定与实施有效地规范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测评

内容,对各门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5 年初,学院按学校布署启动新版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按规定时间于6

30 日前完成全部专业主干课和专业方向课新版教学大纲制定,截止目前,第

一批上报学校的新版专业主干课和专业方向课大纲公开挂网上传学校维特学院

工作接近尾声。

科学论证教学大纲,严格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是扎实推进课程建设,切实提

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学院要求各门课程的教学严格按照

教学大纲执行,并对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包括规划教材的使用情况)定期展开

检查。检查方式为教师自查和督导抽查相结合,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教

学内容不与教材同步、教学进度与周数安排等与大纲要求有较大出入等问题,学

院要求相关任课老师做出合理的书面解释或改进。

4.2.2 教学内容对人才目标的体现,科研转化教学

1)教学内容较为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目标,比如在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过

程中,加强专业基础教学,强化语言应用实践,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的

培养,在基础阶段牢固语言文化知识基础,在高级阶段强调中英语言对比与翻译

技巧、商务交流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培养与运用。毕业生将掌握英汉语

言文学、中西方文化的基本知识,具有英汉科技文献的翻译、组织协调国际贸易

27

交流与谈判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体现

专业特色的主干课程有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阅读、

英汉翻译、语言学、英美文学等;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实践活动有课程论文、翻

译工作坊等。

2)科研促进教学情况

外语学院一贯秉承“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理念,鼓励一线

教师不仅要保质保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还要努力进行学术研究。

首先,鼓励教师紧紧围绕教学难点开展研究,进行有关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

讨论,以科研促进教学。学院定期组织教师以系部为单位,开展有关教学思想、

教学理念的讨论,总结语言教学理论的新发展,探索自主学习的新途径,讨论新

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这些教研活动求真务实,围绕教学实践展开。籍此,教师

更新了教学理论知识,充分了解语言教学的理论动态,进一步明确了教学和科研

的努力方向。

其次,鼓励教师密切联系教学热点问题展开选题研究,参与校级及以级别的教

改立项,并将研究成果再运用于教学深化改革活动中。学院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

学论证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组织各类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的申报、立

项和实施。2016 年外语学院承担了2 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校级重大教改项目1

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 项,参与教改教研的教师占学院教师人数的60%

4.2.3 教师教学教法,学生学习方式

1)教师教学教法不断改进,力求做到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管理信息化。

每个课程组设一位负责人,负责设定教学任务及教学进度;组织课程组的成员教

师集体制作教案、课件、进行集体备课;安排同课程组教师之间进行相互听课、

课堂观摩等各项工作。

首先,对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程,大力推行引导式教学,巧妙恰当地设疑

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训练学生的创

新能力和思辨意识。而对于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课程,大力推行情景教学,在教学

中创设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更自觉主动地接受信息,从而激起交际动

机,在轻松愉快的特定环境中学习语言。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情景式、讨论式、

28

基于项目式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参与。

其次,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一本教材、一讲到底的传统灌输模式,引入建构

主义教学理论和支架式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性自主学习。教师根

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讲授(以教师为主体,主要内容为基本理论的解

释、翻译基础知识的传授)、讨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提出

问题,通过师生互动讨论,解决问题)、总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归

纳语言运用规律,得出带有理论性质的结论,将所学与所教系统化)、实践(以

学生为主,独立或者合作完成课程任务,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关键)、答疑(针

对学生的代表性的问题重点讨论,答疑包括课堂答疑、电子邮件答疑和课外答疑,

是课堂讨论的有益补充)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再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为学生创打造便利的个性化学习环境。教师的讲义均制

成多媒体幻灯片,提供各种图文声像资料,使教师的讲解更具直观和形象性。根

据课程要求布置课外学习任务,督促个人及小组自主学习,利用网络通讯软件增

强师生交流和小组合作,使学生在锻炼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与信息素养。

4.2.4 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

1)大胆探索教学评价方式,强调过程考核,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

鼓励各门课程任课老师改变课程考试(考核)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不以一次性的期

末卷面成绩为评定依据,加大平时成绩权重,强调过程考核。

2) 鼓励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鼓励采用开卷、闭卷、练习、论文、实践报

告等多种形式,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

查。在成绩评定方面,可以灵活使用百分制、等级制、模糊评分制、激励评分制

等不同计分方式,提高包括课后作业、随堂测试、课堂活动等的成绩比例。

3)考试(考核)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按照学校的考试命题及操作规范,严

格规范命题、考试组织、阅卷、成绩提交、试卷文档存档等考试操作流程,重

大考试运行正常,考试档案齐全。考试改革课程要进行申报,报送教务处审批后

执行,我院共申报11 门。

29

4.3 实践教学

4.3.1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总体思想:更新观念,加大投入,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化、一体化”,管理

“规范化”,以创新成果为抓手,以基地建设为支撑,制度建设为保障,构建一

个有学科特色的、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1)“模块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内容“模块化”,即实验模块、实习模块、论文(设计)模块、科研创新模

块和社会实践活动模块。“一体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来贯

穿所有的实践教学活动;二是所有的实践教学模块设计是循序渐进的,从“基本

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到“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到“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是自成体系的。以英语专业为例:

实验

模块

实验课程(供参考)课时(供参考) 说明

英语语音10 基本素质和技能;实验课时包含在该

门课的总课时之内。实验环节是该门

课程的一部分。

国际贸易实务10

英汉互译20

实习

模块

名称(供参考)教学周数(供参考)

军事训练2 基本素质

认知实习2 专业素质、技能和能力

专业实习4

商务模拟2

翻译工作室2

毕业实习4

论文

(设计)

模块

名称(供参考)教学周数(供参考)

课程写作 4 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 12

科研

创新

项目(供参考)开展的学期(供参考) 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导师指

学科竞赛及创业技能竞赛一至八学期 导,学生自主申报;课题或项目管理

30

2)科学化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科学化”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对学

生参加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提出严格要求,制定考评方案,通过笔试、口试、

操作考试、论文或报告等多种形式考评。另外,根据教育部的评估要求,结合本

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监测点是:教学计划是

否符合专业特色;是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教师是否做到有目的、有要求,是否

指导到位;学生能否掌握某种实践技能等。

3)完备的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完备化”的关键是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实习基地的建设。针

对英语专业实践师资队伍缺乏的现状,要采用引进、外送培养、在职培训等多种

途径,加快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教学

能力强、熟悉实际业务流程、乐于教书育人的高素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此外,

要开拓渠道,大力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保障实践的顺利开展。

4.3.2 实践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

1)实践教学情况

1)学院实践教学历来采取教师指导下的“集中或自主”完成实践教学方式。

在服从学校对实践教学的宏观管理的前提下,学院(系)作为办学实体,具体负

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

2)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责任到人,成立由院(系)分管教学的负责人为组长

的实践教学领导组,负责制定实践教学的大纲或改革方案,审定实习计划和论文

模块和学分管理;科研训练包括课题、学

术讲座等。

科研训练五至七学期

社会

实践

活动

模块

项目(供参考)开展的学期(供参考) 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学分管

理;职业资格与技能训练包括各类英

语水平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

口译证书考试,剑桥商务英语考试以

及各类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校园文

化包括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社会工

作包括学生干部、学生信息员、志愿

者等。

职业资格与技能训练一至八学期

假期社会实践一至八学期

校园文化活动一至八学期

社会工作一至八学期

31

题目,安排实习指导教师,检查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实施情况、评价实践教学的质

量等。实践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有总的规划和具体安排,做到六个落实:计划落

实、大纲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和考核落实;抓好四个环节:准

备工作环节、初期安排落实环节、中期开展检查环节和结束阶段的成绩评定及工

作总结环节。

3)制定一系列关于实验、实习、论文(设计)、学科竞赛、科研训练、社会

活动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如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实习基地建设制度、

考核制度、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养和引进制度、实习经费使用规定、科研训练实

施细则、导师制、项目制等,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还包括激励制度,

对学生创新成果,如公开发表的论文、作品、设计等给与奖励。优化了实践教学

效果的同时,还取得了有实际推广运用价值的教学研究成果。

2)实验室开放情况

同声传译室承担了英语专业的口译、语音训练等门课程,年度承担的实验教

学总人时数为400 人学时/年。笔译室主要承担英汉翻译实践、翻译工作坊等翻

译实践课程,其年度总人学时数为200 人学时/年。语音室主要承担英语听力训

练、综合英语和二外课程,总人时数达20000 人学时/年。视听室承担了名著研

读等实践类环节,总人时数达2000 人学时/年。

4.3.3 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的落实及效果

学院较好落实了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效。

1)实习

外语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习工作。在实习之前进行实习动员,组织学生和指

导老师认真学习外语学院实践教学管理细则,明确实习目的和相关要求。

实习方式包括集中或自主。认识实习要求100%集中实习;专业实习要求至

50%的学生选择集中实习。

2) 实训

专业实训项目包括语音训练、课程论文、商务模拟、翻译工作坊、名著研读、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等。指导老师精心选择实训内容,制定实训方案,充分利用现

代教育技术,创新实训教学方式。课程结束以后,指导教师及时提交实训成绩,

32

完成实训总结报告。所有实训课程内容充实,较好地完成实训任务,达到了实训

目标,学生实训环节合格率100%

3)社会实践

外语学院成立志愿队,始终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社会实践与服

务社会相结合、社会实践与成长成才相结合,践行“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服务

社会”的社会实践理念,深入农村、学校、社区开展了以教育服务为主、具有专

业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

4)毕业论文

组织过程:导师遴选—师生双向选择—公布选题指南—学生选题—开题答辩

——撰写论文—评阅与交换评阅—答辩资格审查——论文答辩—论文修改与装

订—论文指导工作信息反馈—论文成绩评定——优秀论文复审。

特色措施:为保证毕业论文质量,我们采取了系列有效措施。如坚持导师遴

选,没有主持教科研项目经历的教师不具备导师资格,保证指导教师胜任指导工

作;坚持开题答辩制,有效避免了重题和选题不当问题,提高了选题质量,坚持

论文答辩末位淘汰和论文指导工作信息反馈,防止学生懈怠敷衍,激励指导教师

严格指导过程。

2016 年,经各答辩小组推荐和论文指导委员会严格把关,教务处专家评审,

获评省级优秀论文5 篇。

相关支撑材料: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近三年毕业论文指导文件及过程管理

资料;综合课程改革立项批文;课程考试改革实施情况。

4.4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4.1 存在的问题

1)“E+”改革有待深化。尤其是学科交叉课程和融合课程有待研究;国际

化方面还很欠缺。

2)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急需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和实习基地建设不深入,

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强。

33

3)论文质量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少数学生基本功不扎实,语言表达错误

仍较多;就业形式严峻,部分学生用于论文写作的时间和精力难以保证,学生与

指导教师沟通多通过Email 完成,,论文后期修改难以达到导师预想的要求。

4.3.2 改进措施

1)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2)继续推动改革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促进教学与科研

结合和研究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提高大学生研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融入国际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国际交流与合作能

力。

4)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课外学术、科技和文化活动,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团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5)为保证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同时不影响学生就业,调整论文进度,在第七个

学期末进行开题答辩环节,尽早帮助学生确定写作方向,规划写作框架,提高后

期写作效率。

34

5 学生发展

5.1 招生及生源情况

5.1.1 学院总体生源状况

我院学生整体男女比例为1:2.5,城镇生源与农村生源的比例约为1:1.5

生源地主要集中在湖北省内,其余多为江西省、安徽省、河南省、贵州省、云南

省、山西省、四川省、江苏省等,整体生源以一志愿率为主。

5.1.2 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特征

英语专业近三年生源数量分别为10511995 人,稳定在100 人左右,一

志愿率约0.8,;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近三年生源数量分别为384346 人,呈

逐年上升趋势,一志愿率不足,仅为0.4,其余多为第二志愿。2016 年以前,E+

双专业招生采取校内选拔的方式,每年招生控制在100 人左右。2016 年,E+

专业第一次进招生目录,E+化工,E+软件,E+法学,E+市场营销四个双专业共招

收学生100 人,第一志愿率排全校前十名。近三年招生情况如下图所示:

35

5.1.3 学院提高生源质量的措施及成效

1)招生宣传

近几年的招生宣传工作,学校和学院高度重视,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加强招

生宣传,生源质量显著提升。

2)学院走访

教务处及学院领导、老师组成招生宣传组赴湖北多个地区开展招生宣传工

作,宣传组先后赴随州一中、随州二中、曾都一中、随县一中、广水一中等中学

开展形式多样的招生宣传,与走访中学的学校领导、高三年级主任和班主任进行

了座谈,详细介绍我校办学历史、办学规模、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特色等方面的

情况,对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情况也进行了宣传,欢迎广大同学报考3868银河总站

外语学院。

3)新媒体宣传

新时期的招生宣传要采用新手段,我院通过微信公众号“3868银河总站外语

学院”、QQ 群、学院网站、学院团委微博等多种方式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发布

专业介绍、导师风采和学生活动等内容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报考我院。

5.2 学生指导与服务

5.2.1 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与效果

1)根据我院学生特点,在对学生指导与服务方面做了以工作:

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六中全会精神

系列活动,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

2)开展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以主题班会、主题团日等活

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开展爱校荣校系列活动,将爱校荣校教育贯穿于学生教育活动中,强化学

生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和荣誉意识。

4)做好新生入学教育,丰富学生入学教育形式。

5)开展了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举办2016 届毕业典礼及授位仪式,让学生圆

满完成学习生涯,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提升爱校荣校情怀。

36

2、做好新生适应性教育

1)做好迎新、军训、入学教育工作。学院举办了“大学生适应性教育”、“大

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做好了大学四年学习生活规划。

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使新生对学校、学院和将要学习的专业形成初步的认识,

对自己将要度过的四年大学生活有个总体的安排,从而为新生更好地融入大学生

活奠定基础。

2)选派专业老师担任新生班主任,通过专业介绍,为学生讲解专业课程设置、

学习方法、大学生活、就业等问题,使学生能比较清晰的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和

就业前途,减少学生的盲目性。

3)逐步实施全员导师制。目前2016 级学生导师遴选工作已经完成,师生见面

会等后续工作即将进行。

3、关注重点,普及知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院计划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主题报告会、心理委员培训会等活动,建立

完善学院重点关注学生档案库,积极与因学习困难、情感问题、贫困问题、身体

残疾等原因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沟通。

4、建立“共同关注精准帮扶”

根据学校《3868银河总站学生“共同关注精准帮扶”计划》文件,对“学业

困难、经济困难、就业困难、身心困难”四个方面困难的学生,实施精准帮扶,

按照“精准帮扶,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开展细致入微的服务,对帮扶对象进

行分类、分层管理,按照“一人一册”的要求建档。

5.2.2 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

建立了本科生导师制,导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学业、学术、科技、考研等各方

面的指导。辅导员和班主任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体

活动、就业、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辅导员、班主任和导

师联系畅通制度,在指导学生方面及时相互沟通,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各项动态,

给学生提供全过程、立体式的帮助和指导。

37

5.2.3 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

关于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学院每年都会采取让学生匿名打分的方式,

对指导老师进行客观打分,并鼓励他们提出更好的建议。从历年数据来看,学生

对指导与服务的整体评价比较满意,部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个性化、合理

化的建议。

5.3 学风与学习效果

5.3.1 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

学院制定了“全天候”考勤制度,推行院领导排班查课堂制度,辅导员和班

导师积极深入课堂制度,每周日晚点名制度,每周一在外语学院微信平台、外语

学院班主任群和外语学院公告栏公布相关检查数据,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解决

学生缺勤及上课精神状态差的问题,并建立了学业预警制度及奖惩制度等。经过

多年的努力,学院整体学风已有明显好转。

5.3.2 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

外语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语言基本功的提高,不仅在课程设置上能够保证语言

基本功的训练四年不断线,而且在各种实践环节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

言运用能力。多次举办英语演讲和英语辩论大赛,同时,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国内

外各类英语大赛。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在校本科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

活动,成绩喜人,获得国家级、省级竞赛奖41 人次。其中国家级竞赛奖一等奖

8 次,二等奖10 次,三等奖10 次;省级竞赛奖一等奖2 次,二等奖1 次,三等

2 次。学生2014 年获批专利3 项,2015 年获批专利1 项。2015 年发表1

核心期刊论文。

在专业知识的培养上,全院教师群策群力,通过教师的学术讲座和课内外生

动的教学实践不断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爱好,并使学生们尽快养成良好的

学习风气。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历次通过率均高于全国同期平均通过率15 个百分

点以上;学生考研率、高端就业率均居学校前列。

38

学院一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所有教师要把学生思维能力和创

新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首位,有意识地将两种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专业技

能、专业知识和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同时,十分重视学生的毕业论文环节,对撰

写毕业论文的各个步骤都有明确而严格的规定,并格外强调论文的创新性。因此,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毕业生表现出了严谨的态度、扎实的功底、良好的综

合素质。目前,学生毕业论文基本做到文字通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大多具

有一定独到的见解和新意,达到了本专业教学大纲对论文的要求。在答辩过程中,

学生能用中英文流畅地陈述论文、回答问题,表现出较好的语言功底。每年都有

毕业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学士论文。2013-2016 年,我院本科毕业论文分别有6

篇、1 篇、4 篇、4 篇获得省优,每十名应届毕业生平均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论文

比率为:0.280.050.180.17,四年平均为0.17 篇。

在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学院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教育原则。为使学生具

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任课教师在认真钻研业务知识,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的同时,

还注重在思想上给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并以身作则,使全院形成了严谨踏实、

求实创新、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学生大多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心理素质,校

内外普遍反映良好。实践显示,我院学生大多具有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谦虚好

学的求学品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社会生活中的诚信、

平等、和谐的原则。

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但加强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知识与技能的应

用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灵活应变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

同时,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们还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知识上和素养上的缺

陷,使学生们以后的学习更具方向性,便于形成“学习—实践—学习”的良性循

环,有利于培养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融入社会、顺利走向工作岗位的能力。学生较

多地参与了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涉外和教学实践活动,表现出了良好的语言运用

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同时,他们还表现出了良好的心理素质,遇到挫折时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进

行自我调节,承受压力的能力强。

此外,近三年我院专业在校本科生课外科技、文化及社会实践活动竞赛获等

39

众多奖项,其中获得国家级竞赛二等奖1 项,三等奖28 项;省级竞赛奖三等奖

2 项。近三届毕业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分别为:99.53%99.53%99.68%,达到指

标要求的85%。积极参加国家、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4-2016

年创新创业的本科数分别为303032,占专业在校本科生数的4%4%4.1%

达到指标要求的2%

5.3.3 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学院大部分学生对自我学习状态比较满意,但有少部分同学进入高年级阶段

仍在迷茫,不知该如何选择。

5.4 就业与发展

5.4.1 毕业生就业率与职业发展情况

近三年,我院学生的就业率一直较高,2014 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3.7%2015

年为91.05%2016 年为86.92%,就业数量尤其是质量较往年有明显进步。近六

年来考研和出国人数逐年增加,2016 年考研出国率接近15%,考取公务员和选调

生等机关单位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高端就业率达到近20%2009 年以来的考研

与出国情况如下图所示:

40

5.4.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普遍较好,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都得

到了社会的普遍肯定。由此可见,学生们经过了四年的刻苦学习,打下了扎实的

基本功,形成了踏实的工作作风,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很好

地适应了社会对各类外语人才的需求。

就业单位主要分为三类:政府和社团涉外部门、国企、研究所等;各类公司;

中学或高等院校。通过电话访谈,我们了解到用人单位对我校英语毕业生评价很

高,普遍认为本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工作勤奋踏实,求真好学,能够很快熟悉自己

的新业务,有的已经成为单位的重点培养对象和业务骨干(见典型毕业生介绍材

料)。同时,一些用人单位还希望本专业今后继续推荐优秀的毕业生。由此可见,

通过不懈的努力,外语学院已经逐步建立起自己在同行以及用人单位中的良好声

誉。目前,我院毕业生正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关支撑材料:1、外语学院近三年招生情况一览表。2、外语学院本科生导

师制有关文件资料。3、外语学院近三年就业情况及就业率统计。4、外语学院学

生近三年参加科技活动、学科竞赛获奖统计。

41

5.5 第二课堂

5.5.1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

学院根据培养方案加强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通过学术周学分认定与管理

保障第二课堂教学效果。

5.5.2 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

学院通过党支部、团委学生会(团学联)等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的的理论学

习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和文体活动。

1)通过主题团日、团组织生活会、志愿服务等形式,组织开展了团员风采

大赛,“维多利亚”话剧团英文话剧演出、中国保险责任行社会实践等活动。

2)我院先后组织承办了“外语之声”红歌赛、“外语之声”电影配音大赛

等活动,以多种形式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语言文化宣传

3)学院组建的“守望童心”服务团六年来在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当代

社区、长山社区、江夏区育才社区、江夏区图书馆、江夏区团结村文明共建,开

展“流动图书馆”、“保险责任行”等实施项目,直接受益200 人,服务对象人

1000 余人,开展主题活动100 余个,被长江商报、人民网、中国青年报等各

大媒体报道。团队和成员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社会实践团队、全国大学生优秀指导

教师、全国爱心团队、湖北省优秀社会实践团队、湖北省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银

奖、湖北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达40 多项,涌现出江月、焦明明等全

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典型。

4)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院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经常组

织以语言类各种活动和竞赛,方式多样,效果明显。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国际性、

全国性翻译竞赛、各级各类英文演讲比赛、英文短剧表演、朗诵比赛等课外活动,

还成立了英语俱乐部,定期组织英语角,开展英语热点话题讨论等活动。这些活

动形式多样,参加面广,在广大师生中产生强烈反响,收效显著。

5)在教师的指导下,英语专业学生创办了英文学刊Insight In mind。借

助板报橱窗、校园广播和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和介绍英语专业学生所开展的各项

42

活动,充分展现了我系学生的风采。我们在学校校园网胜古论坛中开辟了英语角

栏目,由学生定期进行维护和管理,为全校师生提供了英语交流的平台。同时,

学院与校广播站合作,开辟了英语广播节目,并提供了大量广播素材。

以上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

趣,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巩固了学生的基础

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

5.5.3 学生国内国外学习情况

除专业课堂学习外,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以专业为基础,以继续深造或职

业资格获取为目标的学习,出国英语及考研英语学习、托福雅思考试学习等风气

浓厚,学院自2012 年来,先后有多名学生出国深造,专四专八考试通过率逐年

攀升。

相关支撑材料:1、考研率、出国率统计。2、获奖统计。

5.6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5.6.1 存在的问题

1)生源质量需进一步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办的时间不长,社会了解不多,

生源第一志愿率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大招生宣传,加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

养质量和提升社会影响力;

2)“育人”工作需进一步融入课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在学生的发

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老师只关心“教书”的工作,忽视对学生价值观

和人格的培养。学院需要将此项工作融入到第一和第二课堂,以此来带动教风和

学风的根本好转;

3)毕业生高端就业还需加强。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有提高,但是高端就业还需加

强,考研率和出国率虽然每年都在进步,但仍然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5.6.2 改进措施

1)进一步开展“E+”专业复合型、国际化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力度,加大招

43

生宣传力度。

2)进一步落实学院本科生导师制,让学生切实在此项重大举措中受益,进一步

提升学院的整体教风和学风。

3)通过举办考研、公务员考试经验交流会,提高成功率;任课教师在专业课的

复习及面试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积极引导并推荐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坚持

对毕业生进行“一对一”谈话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降低就业

期望值,减少有业不就的现象。

44

6 质量保障

6.1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6.1.1 质量标准建设

为了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学院建立了“软”、“硬”两套质量标准体系:一

是以专家听课、学生评教(包括打分、座谈等形式)和同行互评为依据的“软性”

标准;二是以标准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试卷、上课纪律、监考纪律等

规范为依据的“硬性”标准,对教师教学态度及质量进行评判和认定,并在此基

础上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6.1.2 质量保障制度、组织建设

1)制度建设。

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学院在学校有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

相继制定并颁布了学院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或实施细则,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教学质

量标准体系。具体措施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规范、实践教学环节管理细则、毕

业论文管理细则等的制定,确立了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督导制度、听

课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等的建立,对教学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搜集整

理、分析各类教学信息,并根据反馈意见,采取及时的整改措施。教师通过相互

听课,取长补短,对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大有裨益。集体备课制度的逐步完善,

使教学方法的研究、教案书写的格式、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更趋规范化。外聘教师

管理规定、成绩评定管理细则等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证。课程责

任人制度和青年教师培养等措施使教学质量监控得到了更具体的落实。重点课程

教师担任班导师,深入学生,从生活、学习上了解学生、关心和帮助学生,有助

于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2)组织建设。外语学院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

的教学工作,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主持经常性工作,具体进行教学管理。学院设置

教学秘书,在分管教学的副院长领导下,开展日常教学行政管理,进行教学状态

45

与质量的经常性调查与汇总。教学系部是外语学院学院教学基层组织,设立专门

的教学管理人员。学院成立教学工作委员会和学位工作委员会,负责研究确定办

学指导思想、对教学工作的政策、发展规划、重大改革举措,以及教学与教学管

理目标等。

6.2 质量监控

6.2.1 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

学院构建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包括:

1)教学指挥系统。在院长领导下,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学院督导组和学生

工作办公室,广泛收集反映教学质量的信息,对教学质量的各种评估指标体系进

行比较、分析,为教学指挥系统决策提供依据。

2)教学评估系统。对师资队伍、教学经费投入与使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

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毕业生质量等进行全面地监督和检测,实现适时

和全程监控,质量监控具有全面性和过程性,体现评估理念的要求。

3)教学信息系统。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检测,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院或部

门并进行改进。

学院构建的本科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以教学督导员和学生信息员为双主体搭

建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平台、以教学状态数据采集为基础搭建了各学院本

科教学评估平台、以推动教学改革为宗旨搭建了本科教学工程平台,形成了激励、

约束和评价三种机制,在教风学风、试卷、毕业设计(论文)和实习实训教学专

项检查中,强调本科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的立体化、数据化、常态化、信息化和开

放化,形成了本科教学质量自我保障的内驱力和长效机制。

6.2.2 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

外语学院一贯高度重视教学秩序监控,尤其重视对外聘教师的管理,有效地

保证了教学秩序正常运行,本年度无一例教学事故。学院的各门课程考试组织过

程规范,命题符合教学大纲规定,着重考察基本功的培养及交际能力的提高,覆

盖面宽,权重分布合理,公共课或有两名教师以上带的专业课全部采用“集体阅

46

卷”的方式。整个考试工作认真细致,考试档案完整,在学校督导组的检查中,

外语学院的考试命题及试卷检查中获得督导们的一致好评。此外,外语学院配合

教务处圆满完成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及英语专业四、八级统考的组织实施

工作。

6.3 质量信息及利用

6.3.1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填报情况

外语学院非常重视此次教育部审核评估工作,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分管教学

的副院长为主要责任人的审核评估领导小组,指派专人专班负责审核评估工作的

具体实施。利用此次审核评估工作的契机,各个专业初步建立起来了教学状态数

据库,内容涵盖专业基本情况介绍、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建设、教学管理、质量

监控、学生工作等,并且能够做到状态数据更新。

6.3.2 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

学院建立了教学信息收集和统计系统,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监测,并及时将

评价的结果反馈给相关学院或部门:面向全校开展学生评教、师生教学满意度调

查、教师发展问卷调查、毕业生对教学满意度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等问卷和网

络调查;每年召开座谈会,邀请师生代表对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建言献策;开放

教学信息畅听渠道,通过教学督导员、到班级访谈、网上平台等渠道,收集师生

意见并及时解答反馈;建立了教学质量信息统计分析机制,如学生处每年详细统

计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教务处建立了教学质量检查、生源质量和分布情况、学

科专业情况、试卷分析等统计分析机制;强化了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听

课和查看教学秩序采集第一手课堂教学信息,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指导解决;

试卷、毕业设计(论文)检查情况第一时间反馈学院,敦促整改;深入学习学校

定期发布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年度教学质量报告、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在校生调查报告、毕业生调查报告等,以各种形式面向师生公布教学工作及人才

培养质量有关信息。

47

6.4 质量改进

6.4.1 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方法

1)学院将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使评估体系更趋科学与合理;进

一步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不留监管漏洞;进一步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强化教师及

教学管理人员岗位的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

2)学院明确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党政联席会、教研室主

任及学科负责人经常专题研究教学问题,定期会诊把脉;对于相对普遍的问题,

在党政联席会或学院中层会上开专题研讨。

3)通过召开各类教学工作会议研讨教学问题,确定质量改进的重点、方向

和措施;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建设等召开专题研讨,与专家、师生共同

诊断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良策。激励、约束推动质量改进。

4)教学成果奖、教学优秀奖、优秀教材奖、学科竞赛奖、教研论文奖、优

秀学士学位论文奖、教学名师、“三育人”先进个人等措施的激励效果显著,教

授为本科生授课制、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等机制约束作用明显。

5)督导检查促进质量改进。在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资料等专项检查中,对于

校院督导组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教师和学生均受益匪浅。各类教学检查

结果和督导意见第一时间反馈个人并要求整改,并有针对性的开展二次检查,形

成持续改进机制。

6.4.2 质量改进的效果与评价

在质量评价方式上,学院采用“三线共进”的办法:一是学生对教师的打分

和座谈;二是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自评和互评;三是校院两级督导的听课反馈。一

般做法是,先组织学生座谈,对各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做一个基本评价,对

学生反映问题较多的教师,组织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教师深入课堂并提出意见和建

议,最后校院两级督导随堂听课,从各个方面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艺术,从

而达到推动质量改进的目的。从目前情况来看,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映与评价较

为客观真实,而同行评价(教师互评)则不同程度地存在碍于同事情面,回避问

题为对方说好话甚至辩护的问题,对质量改进没能起到积极作用。校院两级督导

48

能够对症下药,作用明显。

相关支撑材料:1、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填报情况(教务处提供)。2、各教

研室教师听课记录。3、督导听课记录。4、学院教学信息反馈及处理文档。

6.5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6.5.1 存在的问题

1)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有待完善

学院对教学质量的标准体系不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的人员偏少,监控落实机

制和教学事故应急处理机制不健全,时有违反学校教学管理八项规定情况出现。

2)教学质量保障的激励投入不足

学校缺乏对教学质量保障方面的较大的投入,导致教师对提升教学质量方面

的效果欠佳。

6.5.2 改进措施

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的日常流程,严格教学管理工作纪律,加强教学督导工

作,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跟踪反馈,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加大对教

学质量工程建设的力度。__

上一篇:汉语国际教育

下一篇: 英语专业课程简介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一路206号  

邮编:430205          电话: 027-87992026

3868银河总站 - 银河网app官网 版权所有

3868银河总站公众号